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2023年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

2023/03/14
会议现场 3月11日,以“加强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推动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为主题的2023年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科处处长张庆国、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出席会议。学校副校长李正主持开幕式。 聚焦课程思政 推进铸魂育人 章熙春书记致辞 章熙春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各位参会专家,并介绍了学校发展、课程思政建设等情况。他指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课程思政建设进入了全面跃升的新阶段。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要承担的重大实践命题。他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动向和新思路,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华工将持续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深走实,聚焦“大思政课要善而用之”,实施好“华工模式”、总结好“华工经验”,力争对这一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有新的更大贡献! 张庆国处长致辞 张庆国指出,要全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准确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并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抓好分类推进。各高校要立足不同学科专业的育人要求和特点,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四新”建设结合,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抓示范能力。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引领带头作用,加快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教、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三是抓机制完善。各高校要着力引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锻造“金师”“大先生”。 姜琳处长致辞 姜琳介绍了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情况。她表示,广东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大力推进三全育人,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在加强政策引领、示范试点建设、办好培训竞赛等方面积极探路,接下来将在完善课程思政改革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上下功夫,在挖掘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上下功夫,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 本次会议设主旨报告会、2个分论坛报告会。多所高校分管领导,教务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二级学院负责人,课程骨干教师等,线上线下共2.7万余人次参加或观看了会议直播。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人民公开课协办。专家齐聚一堂 共谋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主旨报告 上午主旨报告会环节,由7位专家围绕大思政育人体系、专业思政建设、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设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数字化建设等内容作报告。 李正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聚焦培养引领未来的时代新人核心任务,规划与校训高度契合的“博学”“慎思”“笃行”三板块,设计“学科联动”“课程固本”“党建引领”“思想铸魂”“实践研习”“文化浸润”六计划,深化目标同向、师资共用、资源共享、内容同步、平台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突破思政教育的学段、学科、要素和时空四大边界,从而构建“一目标三板块六计划”思政育人的“学思用一体化”体系。 “要将专业的历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讲出专业情”。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王小力在报告《全面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中讲到,专业思政建设是专业发展和特色的基础性建设,要胸怀“两个大局”,增强专业思政建设的历史主动性,聚焦全方位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教育引导这一任务,构建有组织、成系统、高质量的“专业思政集群”。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率先学习新思想新理念”。北京大学孙华教授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方法》报告结合北大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重点解读了如何系统梳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内容有机融入到课程讲授,创建互动式课堂,打造课程思政教学的趣旨。 “在意义和价值的内驱力作用下学习更有动力”。华中科技大学余东升教授在《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课程思政》报告指出,在素质教育思想的观照下,课程思政本质上体现出教育教学过程中价值引领的作用,通过融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过程中,构建教学的意义世界,进而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以价值激活知识,为知识赋魂,为价值实现赋能,并通过自我改变实现素质全面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是矢量,不是标量”。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的《宇宙简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他在《课程思政赋予课程崭新内涵》报告中,提出天文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树立正确的宇宙观,通过传递天文知识实现价值引领。他分享了课程设计中通 过“我们在哪”“我们是孤独的吗”等问题导入,结合宇宙的结构等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价值观教育”。清华大学张瑜教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程创新与课程思政探索》报告中认为,课程思政不是课堂思政,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整体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文华在线唐伟副总裁的《高等教育数字化与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报告聚焦教育数字化战略,介绍了围绕课程思政教师发展、课程教学和管理等需求,从数字化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智慧教室环境建设等层面服务高校课程思政数字化的具体内容和典型案例。分论坛现场 下午,聚焦高校教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分享、E9联盟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交流同步举行了2个分论坛。优秀教学案例分享分论坛由8位专家分别从新文科背景、教育价值功能、内涵特点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创新等多个维度作了主题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杨琳教授立足新闻传播专业,提出要以课程思政为灵魂,创新参与式学习、情境体验式教学等方式,以传播专业技术为课程思政提供技术支撑,引入大数据、知识图谱、可视化设计等新工具,探寻交叉融合、融通中外等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每门课程都包含一定的思政元素,要深挖并找到有机融入教学过程的操作支点,同时不能局限于本门课程所含的若干思政元素,应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把一些重要的思政内容和要求融入课程,融入内容要有量的控制,且应自然而不着痕迹。 中南大学杨芳教授表示,实践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要优化实践育人内容,拓宽实践育人载体,突出价值引领、深化专创融合、推进科创融合,让课堂与产业、企业、就业等对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育人新机制,推动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介绍了复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提出要尊重各类课程的逻辑,善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文明禀赋,展示哲学社科课程体系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情怀,彰显理工农医类课程体系内蕴的科学思维,提升课程体系的育人合力。 中国海洋大学曾名湧教授以《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提出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围绕专业知识自然拓展,挖掘课程德育元素,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构建“价值引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 武汉大学黄海兰副教授聚焦测绘类专业特点,提出深挖专业知识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通过“线上线下、靶向思政”、“真实虚拟、体验思政”、“院校企业、践行思政”和“创新创业、感悟思政” 的“四维协同”混合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进而达成“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延安大学吕磊教授介绍道,学校整合资源优势,构建延安精神“一体两翼”铸魂育人体系,“一体”即课堂教学,覆盖思政课、专业课和公选课等所有课堂类型;“两翼”即体验活动和践行活动,形成了延安精神教育“课堂全覆盖、体验多维度、践行多渠道、四年不断线”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华南理工大学季静教授提出,聚合思政第一课、思政贯通课、思政课外课,构建“三课一体”的大土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提升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课外活动等教学链条的“思政味”,促进专业所要求工程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核心价值的养成。 E9联盟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交流分论坛上,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交流并达成了联盟共识,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从政策制度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字化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继续守正创新,探索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助力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顺利召开 天地迎春,万象更新。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交流分享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工作思路举措、实践案例等内容,助力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

南开大学“树立大思政观,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讲座成功举办

2022/08/1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树立大思政课观,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系统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8月10日,由南开大学主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等承办,湖南省各大高校协办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体备课会系列活动(2022年暑期专题)第二期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采取线上会议的方式,人民公开课和文华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新生教授受邀以“树立大思政观,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入解读“大思政”课。讲座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教授主持。 王新生教授首先以总书记讲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两句话为导言,引出了“大思政课”的问题。从怎样理解“大思政课”、为什么要树立大思政课观,进行大思政课建设以及怎样通过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娓娓道来,向大家深入浅出地讲授了什么是“大思政课”,为什么以及如何建设“大思政课”的问题。 在第一部分怎样理解“大思政课”中,王教授指出,要从整体上理解“大思政课”之“大”,思政课不能仅仅从思政课堂的角度来理解,而是要树立“大思政课观”,也就是用整体、全面、宏大思路来理解思政课。在这一前提下,王教授强调,“大思政课”就是要构建全国上下、全社会各方面相互协调的“大思政课格局”。最后,王教授总结,“大思政课”突出强调的是理论与现实、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这是解决思政课育人存在问题的一个可靠路径。 在第二部分“为什么要树立大思政课观,进行大思政课建设”,王教授以几十年来思政课、专业课教学发展亲历者的丰富经验、独特视角,引人入胜地讲述了思政课的发展状况,由浅入深地指出,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长足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育人作用,发展和成绩前所未有。王教授特别提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展现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思政课建设全面提高,发展和成绩前所未有。但思政课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本身的吸引力、各方面融合、协同发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 其后,王教授回顾了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出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补足短板,把思政课做实,做的有吸引力。 在第三部分“怎样通过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中,王教授指出,要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的功能,牢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次,办好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关键,思政课教师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教师六个“要”为目标,既做“经师”,又成“人师”,既做学术型教师,又要专博相济、通专结合,把科研转化为教学。 紧接着,王教授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重要问题,并再次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因此要通过提高理论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理解力,提升理论能力,以此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在讲座的最后,王教授再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希望与会师生群策群力,用好用活历史、现实、实践各方面的宝贵素材,切实提升“大思政课”培根铸魂实效,共同推动思政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王新生教授的报告极具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对我们开阔视野、提高认识,进一步建设大思政课堂带来了方向指引与智慧启迪。国内来自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学院、湖南警察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大学、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长沙医学院、湘潭理工学院、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大学、喀什大学、延边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湖南信息学院、武汉商学院、南华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协同参与,共计2700余次观看,反响十分热烈。 本次讲座是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体备课会系列活动(暑期专题)第二期。接下来。人民网文华在线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大思政课”系列线上讲座,充分发挥教育和媒体资源优势,为“大思政课”融媒体传播贡献积极力量! 图片来源:人民公开课、文华在线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第八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2/08/05
2022年8月2日—4日,由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主办,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第八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渭南市隆重召开。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300余位思政课骨干教师线上线下参会,人民网公开课进行全程直播。 环节一:举行开班仪式 本次开幕式,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兰勇、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会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秘书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梁艳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家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泽玲出席,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林军主持。 开幕式上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焦胜军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莅临本次培训班的各位领导、专家、思政课骨干教师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办学特色、历史沿革和取得的成绩,并着重介绍了学校党委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统筹推进思政课建设,在马院机构设置、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工作机制等方面予以的全力支持。 接着,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会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讲话,他高度肯定举办本次培训班的重大意义,并对参加培训教师提出适应时代变革、适应教育之变、提高自身科研能力、胸怀“国之大者”等四点建议。 最后,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兰勇讲话,充分肯定陕铁院在深化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主动融入渭南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造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最后祝愿与会教师在培训期间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环节二:上海交通大学杜玉华 作《以讲道理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报告 开幕式后,上海交通大学杜玉华教授以连线的方式作了《以讲道理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报告,报告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梁艳珍主持,杜玉华教授聚焦高校思政课讲道理,主要从为什么要以讲道理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高校思政课讲什么道理、高校思政课如何讲道理三方面展开,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并指出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事关党和国家生存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最后提出在方式方法方面,要坚持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相协调,在学科支撑方面,要坚持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协同,在主体方面,要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协同,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环节三: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 作《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如何讲好思政课的道理》报告 下午,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以连线的方式作了《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如何讲好思政课的道理》的报告,报告由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林军主持。冯秀军教授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好道理的三个着力点”三方面,深刻分析了思政课讲道理的难点在于把握思政课政治性、学术性和生活性三位一体的课程特质,并指出,讲深就是不流于表面,勇于触碰深层次、复杂性思想问题;讲透就是理论彻底、说理透彻,有效破解深层次、复杂性问题;讲活就是适应学生、贴近实际,内容鲜活、方法灵活,富有亲和力,针对性。最后强调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开思政课的大视野,善用问题,把思政课讲深讲透,善用故事,把思政课讲实讲活。 环节四:西安工程大学郭松和西安科技大学郭鹏进行教学展示 在教学展示环节,西安工程大学郭松老师带来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专题展示,西安科技大学郭鹏老师带来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专题展示,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院院长储水江主持。 郭松老师选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专题,以“问题链”的教学方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三个问题完整的进行了展示,教学逻辑严密、重难点突出,故事鲜活,启发性强。 郭鹏老师选取了《高尚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专题,分析了本专题理论重点与教学难点,介绍了议题导入、议题讨论、理论讲授、议题复现、教学小结、课后强化完整的教学环节,并从研究教学主体、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载体、研究教学效果等方面呈现了“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体现的新思想新观点。两位老师精彩的教学展示赢得在场教师的一致好评。 本次培训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理论学习、实践研修和教学展示于一体,培训会议主题鲜明、注重实效、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旨在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共同探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 环节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永林 作《“用心”是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基础》报告 2022年8月3日上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永林教授作了《“用心”是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基础》专题报告,报告由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家和主持。夏永林教授从全国思政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出发,指出讲好思政课要从“用心与责任”、“用心与有心”、“关键在于用”三个维度突破,强调思政课教师既要有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更要有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主动把握学生的“痛点”,真正撩拨学生的需要,努力增强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无愧于心”的使命感“润心”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环节六:西安交通大学燕连福 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几点思考》报告随后,西安交通大学燕连福教授作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几点思考》专题报告,报告由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段东旭主持。燕连福教授首先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重大会议中强调的“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壤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大树才能根深叶茂,才能充分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民族特色和亮丽中国风采;随后从四个方面分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概念予以阐释,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并总结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与时偕行”“知行合一”是二者结合的基本经验,最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智慧源泉。 环节七:陕西师范大学刘力波 作《建设思政课程 全力铸魂育人》报告2022年8月3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刘力波教授以网络连线的方式作了《建设思政课程 全力铸魂育人》专题报告,报告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院院长王学利主持。刘力波教授从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必然要求讲起,着重强调了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承担守土守则、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并在教学路径上给予与会教师五点建议:一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二要以问题为先导,促进交与学良性互动;三要以情感融合为路径,提升教学亲和力;四要以媒体优化为手段,增加教学效益;五要以“首因效应”为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环节八: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赵其勉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张莹进行教学展示在教学展示环节,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赵其勉老师带来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专题展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张莹老师带来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专题展示,教学展示环节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院院长邹宏秋主持。 赵其勉老师以“文化显自信 底气助前行”为主题,从秦石鼓的故事导入,运用信息化等多种教学手段,凸显文化自信主线。 张莹老师以“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为主题,以问题链的方式开展教学,就何为“国之大者”,为何反复强调“国之大者”,如何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等问题做了逐一阐释。 环节九:会议总结最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泽玲对两天的理论学习做了总结,指出本次培训会议的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是主题明确,特色鲜明。本期培训,紧紧围绕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从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储备、工作能力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凸显了职教特色、思政课课程特点。最后张泽玲号召大家要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加强自身学习,苦练育人本领,做经师人师的统一体,为民族复兴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供稿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人民公开课助力第二届“中原高等教育论坛”顺利举办

2022/07/2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构建河南省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20日上午9点,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承办,人民公开课协办的第二届中原高等教育论坛在郑州举行,人民公开课全程线上直播。 第二届中原高等教育论坛现场论坛主题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河南省政府副省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刁玉华主持。主旨报告和学术报告由郑州轻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俞海洛主持。 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宋争辉致开幕辞开幕式上,宋争辉系统回顾了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刻分析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宋争辉指出,河南省有156所高校,276.59万在校生,规模全国第一,省委省政府对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高度重视。自首届高等教育论坛举办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很大反响,省委省政府借此契机,聚力各行业专家共商教育发展大计,推动“三个调整优化”具体实施,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体系,推进河南现代化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致辞张大良表示,河南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成效显著,下一步将紧跟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紧扣国家创新高地建设重大主题,为国家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贴河南发展实际需要,实现高等教育“三个优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与河南区域发展实践,推进河南教育改革创新持续升级。 在专家报告环节,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刁玉华、郑州大学校长李蓬、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谷建全、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克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河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赵国祥莅临会议并并分别作学术报告。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刁玉华作报告刁玉华以“面向未来人才需求、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加快‘三个调整优化’、推动高等教育起高峰”向大会作报告。刁玉华指出,河南省委省政府面向未来发展需求,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格局推动河南高等教育事业起高峰,需要聚焦“三个优化”,举办教育创新大会,坚持人才强省,打造人才创新高地。 郑州大学校长李蓬作报告李蓬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撑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为题向大会作报告。李蓬立足郑州大学建设实际,系统介绍了郑州大学中国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现况,并重点对比世界一流大学如清华大学等的现代化办学体系,结合河南高等教育现状,对郑州大学办学优势作针对性分析,对郑州大学未来办学方向作前瞻性规划。 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克兴作报告宋克兴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关于我省‘科技创新’的学习思考”为题向大会作报告。宋克兴回顾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部署、河南省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理念,及省委省政府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科学举措与战略部署,并向大会介绍了河南省科学院顶层设计,强调未来将以重建重振省社科院、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等为主要抓手,助推河南高校“双一流”建设。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谷建全作报告谷建全以“打造全国创新高地与高校创新取向”为题向大会作报告。谷建全指出,河南打造全国创新高地具有战略性意义,既是转换新旧发展动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发展动力、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然选择,高校要成为科技创新的“四个高地”,推动创新人才培育,推动河南省建设全国创新高地。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作报告王定华以“构建分类卓越的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题向大会作报告。王定华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前瞻性的指出,高校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时应形成全球视野,站稳中国立场,具备专业能力,勇于担当作为,构建新格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作报告马陆亭以“从‘三个调整优化’看大学与社会”为题向大会作报告。马陆亭聚焦于“三个调整优化”,从世界百年大变局的逻辑与未来教育的工作逻辑两个逻辑出发,阐释高校的重要意义,强调了“三个调整优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对构建有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提出建议。 河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赵国祥讲话赵国祥以“河南省高等学校新一轮改革的内在逻辑”为题向大会作报告。赵国祥指出,高校应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成功办学经验,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发展取得新突破。 此次论坛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0余名本科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分管教学或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教务处长或科研处长,各高职高专院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民办高校的举办方代表,在郑高校的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监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在郑的各内设机构(中心)、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省教育厅机关相关处室负责同志齐聚郑州黄河迎宾馆,共商高等教育发展大计,在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新乡医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开封大学、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等河南省各高校的分论坛上交流分享,线上累计数万名观众观看会议直播。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贴近”里的思政大课我们这样上

2022/07/18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要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场”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载体,贯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理念开展思政课实践,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引导医学生书写青春答卷,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成效。2022年暑期,24位来自不同医学专业的福建卫职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社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熊美兰、罗芸、王康和医学院徐丽莺老师的指导下组建“马上逐梦”实践队,开展“不忘跟党初心 牢记青春使命”为主题的“三下乡”思政课社会实践。本次思政实践教学的“主会场”设在闽侯县新坡村,“分会场”设在各队员的家乡。活动“现场”为学生提供“探”“访”“宣”“诊”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大餐”。探:探寻古厝,传文脉增自信“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福州是一座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古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在实践教学现场闽侯县新坡村,坐落着一座建于乾隆初年(1736-1795)的江氏古厝(又称永奋永襄厝)。“古厝文化为何能留住乡愁?”带着问题,以古厝文化为教学资源,实践队员“五进”古厝。古厝厅堂宽敞、墙体深厚、海石为地、风洞送凉、风雅角亭、回音传话,科学与精巧中无不彰显古人的杰出智慧和勤劳勇敢,无不让人感慨于“工匠精神”。古厝内还设有家风家训馆,图文并茂中述说着江氏代代相传齐家教子、交友处世、任事用权等方面的优良家风。活动现场,队员们细品其深厚人文底蕴,深切感受当地村民对古厝的自豪感,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古厝>序》中殷殷嘱托,“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此次活动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激发了队员们热爱文化、珍惜文化的情怀。探寻古厝宣:青音宣讲,叙佳话传精神2022年是我们党缔造成立共青团100周年。回首百年,无论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贞初心始终未变。“如何讲好中国青年运动史?如何展现中国青年担当?”以此为切入点,以鲜活的青年英模事迹为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的主体向学生“翻转”。“医马当先”宣讲队在“现场”向新坡村村民生动讲述林祥谦、雷锋、孙丽美的先进事迹。“‘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林祥谦英勇就义,留下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新时代的医学生要像雷锋那样勇于担当责任、乐于奉献。”“她的脚伤还没完全康复,踉跄着走在抗台风一线,她带着脚伤离开了,但她带着为民情怀,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了百姓心中。”宣讲队以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收尾,诚挚表达对祖国的拳拳爱意。队员们将返回各自家乡,就近就便开展党史宣讲。时代更迭,信仰不变,中国青年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修好党史“必修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做政治过硬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党史宣讲演唱现场访:座谈走访,察国情观社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有哪些新面貌?”“乡村发展有什么痛点堵点?”以这些问题为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实践队开启“访”模式。与新坡村村委座谈交流、入户慰问困难户,深入采访“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江爱雄,这些面对面、心贴心的对话内容成为了实践教学资源,更是深入了解当地生产生活现状以及国家政策具体实施情况的“窗口”。新坡村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点,永奋永襄古厝修缮、高科技农业种植大棚、生态停车场、稻鱼空间等发展项目正在将乡村振兴的“一张张蓝图”变为“一幅幅实景”。在“现场”队员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保健医疗服务存在缺口,嗷嗷待“补”,乡村振兴正呼唤青年医学生,同时也被江爱雄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医者初心深深震撼。“访”模式将乡村“大思政课”和课堂“小思政课”深度融合,给队员们上了一堂接地气、启智润心的思政课。座谈现场参访调研诊:健康义诊,践初心办实事 “思政+专业”是福建卫职院思政实践教学特色之一,在发挥专业所长的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政价值引领,让实践教学“接地气”,让思政元素“自然流露”,让思政育人“水到渠成”。“新时代医学生如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以此为切入点,24位医学生为村民提供医学咨询、中医推拿、示范培训、血压测量、专家义诊等医疗服务,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见病进行健康科普,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践行医者初心,体悟医者使命。“我爱人瘫痪卧床,他要是能来现场就好了!”活动现场村民江本松的妻子感慨到。实践队了解情况后,从家里接来了江本松老人,在详细了解病情之后,为其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和四肢牵伸,并细致提供康复保健建议。现场“插曲”成为了生动鲜活的育人育才素材。通过爱心义诊,队员们深有感悟:所谓“医者艺也,医者仁也”,将医学探究到极致,从而惠及众生是我们作为未来医者的毕生所求,我们应精进医学技术,不断提升服务态度,为患者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义诊现场急救示范江本松老人星霜荏苒,居诸不息,既往开新程。这个暑期的“三下乡”思政课实践活动,对于实践队队员来讲是以学子之身、唤醒医护之魂,不仅是一次学以致用、向社会学习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堂思政大课、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王伟文感慨:这次思政课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加坚信,意气奋发的我们经得住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以昂扬的精气神、奋斗的行动力,用医学知识为人民服务奉献,奔赴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星辰大海。林宇珊表示:在平凡无奇的乡村里,藏着惬意、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这几天的“三下乡”实践对我来说收获满满,我们在与村医的谈话中了解了乡村医生的发展经历,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在村里的默默坚守;在爱心义诊的活动中,我体会到现如今在乡村老人们的对身体健康的极切需求;在乡情村况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了立足当地的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业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极大推动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自觉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以实际行动来回馈人民、回馈社会、回馈祖国。叶镓萍认为:我们将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用奋斗书写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以“三贴近”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致力构建好“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投稿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原高等教育论坛的通知

2022/07/18
论坛直播网址及二维码1. 直播网址: https://zhibo.ulearning.cn/watch/31835982. 论坛直播间二维码:

共建、共享、共融,打造课程思政高地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顺利举行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2022/07/13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月7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天河校区礼堂三楼隆重举行,海珠校区同步直播。学校党委书记张方秋、校长廖金铃、党委副书记彭国洪、邓燕忠、副校长宋新辉、陈岭伟、中层以上干部、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分上下午两个半场进行,分别由彭国洪副书记、宋新辉副校长主持。 图1 天河校区会议现场 图2 海珠校区会议现场 图3 彭国洪副书记主持会议 图4 宋新辉副校长主持会议 会上,廖金铃校长宣读了《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关于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通知》。廖金铃校长、唐京高级副总裁分别代表学校和文华在线公司签署了《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文华在线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框架合作协议》。张方秋书记、唐京高级副总裁共同为“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揭牌。校企双方将共同推进学校课程思政专题网站、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素材资源库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图5 廖金铃校长宣读《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关于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通知》 图6 校企双方签署《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文华在线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框架合作协议》 图7 校企双方为“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揭牌 随后,张方秋书记、廖金铃校长为“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的成立,将助力学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推动学校生态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 图8 张方秋书记、廖金铃校长为“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揭牌 文华在线公司总裁金善国先生对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在线讲话,表示此次签约仪式拉开了双方全面合作的序幕,接下来将会在智慧教育、协同创新等维度与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合作。 图9 文华在线公司总裁金善国先生发表致辞 张方秋书记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学校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理念;聚焦教育使命担当,强化顶层设计与机制保障;聚焦生态文明“大思政”内涵建设,强化载体方式创新;聚焦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引领;聚焦学生发展,强化课程思政与生活思政融合等五个方面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大思政”格局。 图10 张方秋书记总结讲话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高校与企业的专家为全体教师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华南农业大学“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蒋爱民教授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评分标准以及自身的授课经历,以鲜活的案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课程思政的“盐模式”,为广大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思政元素融入的契机与形式提供的广阔的思路。 图11 蒋爱民教授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蒋伯杰研究员带领其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以“为什么要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什么”等轻松愉快的互动问答拉开了下午的培训活动。蒋伯杰研究员以《课程思政再认识》为主题,深入解读了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和政策。随后,教学团队的晏成明教授根据教师们的困惑,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从如何制定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思政目标、如何挖掘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融入的载体有哪些等方面向教师们分享了干货满满的经验做法。欧阳莎教师以《沁园春·雪》诗词赏析的方式现场为教师们介绍了生态文明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12 蒋伯杰研究员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图13 蒋伯杰研究员教学团队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文华在线公司高级副总裁唐京先生饱含激情地结合自身感悟做了《课程思政——在课程之上》的专题报告,使教师们对课程思政的方法论和价值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14 文华在线高级副总裁唐京先生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何旭君副教授开展了题为《生产引领、流淌爱与专业情怀的新时代学生成长课堂革命》的经验分享。以亲切的语言向教师们呈现了充满爱的课堂。 图15 何旭君副教授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本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我校教师深刻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学习机会,同时也为学校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大思政”格局迈开了重要的步伐。 (供稿单位: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课程思政:创厚德课堂、育时代新人的孵化器 ——合肥工业大学成功举办课程思政系列公益直播活动

2022/07/12
今年6月15日-7月6日,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人民公开课共同举行了7场 “创厚德课堂 育时代新人”课程思政公益直播活动。活动分别从学校党委书记谈思政理念、党委组织部部长谈思政机制、本科生院院长谈思政体系、教学名师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学院院长谈科教融合推动课程思政、学院党委书记及党支部书记谈思政及示范课程负责人谈思政等角度全面介绍了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各项举措,系统展示了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鲜明特点。特点1:将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的思想引领“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干,使全体师生员工从自发到自觉,从懵懂到清醒地追寻并践行工业报国的赤诚初心,进而在不同时代回应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要求,并以工业救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的实践行动滋养和推进工业报国初心的精神追寻。”随着党委书记余其俊的娓娓道来,一幅“弘扬建党精神,践行工业报国初心”的学校育人画卷也在慢慢展开。在落实课程思政过程中,学校坚持教学上强化硬约束立梁建柱,教育上强化软激励守正创新,强调课程改革对标时代诉求、课堂改革立足能动教学、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评价考核突出持续改进,教学效果实现学与化的统一。学校注重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以书记校长亮点项目“教师党支部建设之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起“学校党委、学院党委、教师支部、党员教师”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推进机制,实现知识体系教与价值体系育的一体融合。学校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立项,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一院一品牌、一课一特色”的要求,推动所有二级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建设了30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现“一支部一项目”全覆盖。学校打造了一批课程思政“金课”,推出课程思政公开课630节,育人效果和建设经验得到校内外广泛认同。特点2: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的动力平台学校清醒地认识到,构建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平台是落实好课程思政的关键。学校从建强支部和建好金课双线推进,在支部建设中注重发挥教师学习共同体和课程育人动力平台作用,在课程建设中注重教师言传身和有效育人方法的有效融入,构建起“支部+课程思政”双线融合聚力铸魂育人的课程思政机制,促使“组织育人春风化雨”和“课程思政润物无声”两线汇聚,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大国重器、最美材料人、材料相关的传统文化、材料相关生态环境建设、工业报国等20多个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将课程育人理念有效融入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案例和教学评价中,建设了一批广受学生欢迎、育人效果明显的优质课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各支部发挥高层次人才汇聚多、科教融合能力强的优势,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科研融教、参研融教、平台促新相结合,注重多元化、交互化、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干中学”促进知识迁移与重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了“精、融、创、悟”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了一大批品牌基础课程、精品实践课程和双创培优课程,形成了“食安家国,药济民生”相融通的课程思政育人良好局面。特点3: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育人效果走深走实的根本保障学校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政课程教师注重“分众教学”,课程思政教师注重“潜移默化”,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体协同构建育人“联盟”,课堂教学注重思政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四维”融合,第二课堂注重系统讲授、讨论交流、调查研究、创新实践、竞赛加持的“五维”联动,实践教学注重以理念统筹为先导、主题统筹为核心、组织统筹为抓手、方式统筹为路径、分享统筹为纽带、推广统筹为延展的“六维”统筹育人创新模式,保障课程思政理念和行动走深走实。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将工程观念、环保理念、经济原则、职业操守、人文素养、思维创新等多维度融入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应用与验证,在知识回顾,设计计算、方案优化、操作调节、总结评价、课后任务中潜移默化实现专业认同、家国认同和文化认同。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素养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创新形成“5+8”思政点有效融入模式,让学生在各种机械构件运动分析中理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工程内涵,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在中国智造中实现人生理想的豪情。围绕该课程开发的课程思政案例《“思政飘香”浸润校园,“四个融入”润物无声》入选由中组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课程思政理念已经深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贯穿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各门课程富含的“思政味”越来越浓。同时,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也持续保持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近3年,学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以及应征入伍超过2300人,且逐年递增;毕业生到国家重点领域行业就业人数共计12240人;学生广泛开展义务支教、脱贫攻坚、扶残助困、敬老爱幼等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参与31043人次,年均贡献时长近20万小时,学生的工业报国、工业强国和社会奉献意识不断增强。学校以课程思政为孵化器,深入推进课程“两性一度”内涵建设,“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等分别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学校教师先后在国家教指委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地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广受好评。(作者:于宝证,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研究与评估处处长)

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南开大学——湖南省)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备课会(第三期)举行

2022/06/23
为集中挖掘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更好凝聚不同院校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将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融入培养时代新人的全过程,进而打造教学改革样板和精品,6月22日,由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重庆开放大学承办的集体备课活动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备课会(第三期)成功举行。本次集体备课会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由人民公开课和文华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本次集体备课会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如何开、如何上、如何讲”这一主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任铃老师和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晶晶老师分别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条件”为题进行了说课,同与会教师展开深度交流,既有学术探讨,又有经验交流,在讲深、讲透、讲活这门课程方面达成了共识。探寻真理的渴求,商榷而友好的氛围,始终萦绕在备课会中。任老师指出,第五讲是本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在总体理论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当中进行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她表示,讲授部分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即“新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经济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社会建设: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在授课内容方面,任老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历史发展脉络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任老师对这一讲授课中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提示。例如,她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二者非但没有对立,恰恰相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土文化之根。 赵老师认为,“如何协调好与毛中特课程内容重合的部分”是第六讲涉及到的难点问题之一。这不仅要讲,更要讲出新意来。她指出,这一讲可以结合“两个大局”下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新的发展,并联系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系统讲述,体现国民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赵老师表示,这一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她强调,国家安全问题不是高屋建瓴的,它是接地气的,国家安全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发展不被打断,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体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在说课过程中,赵老师分析了“两个大局”下的我国安全形势,例如:世界局势、中美关系、所谓的“四大陷阱”问题等。赵老师表示,在这一讲授课时,可以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先进理论的内涵以及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等内容,讲解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在自由研讨环节,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副主任蓝海副教授、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薛丽以及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雅光教授围绕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课程设计和授课分享”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气氛活跃,充分交换意见,共同推动课程讲好、讲深、讲实。 蓝海老师分享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南开大学的开设、建设以及授课考核等基本情况。薛丽老师指出,长春光华学院在课程设计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任务驱动、问题引领、实践教学等特色课程设计。通过回应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切,充分利用研讨式、实践式等开放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才能通过思政课把道理讲深,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张雅光老师表示,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向学生传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思政课教师更要做到将这门课的术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点与精神准确把握。他表示下一阶段将在课程设计上更好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在师资建设上成立教研室并配齐师资队伍,进一步突出学校特色,培养“爱党、爱国、爱农、爱校”的青年学子。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打造一个高水平、有特色、专业化的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平台,进一步凝聚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共识,提升了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工作的质量,促进了思政课专业化发展。系列集体备课会将继续健全集体备课机制,创新集体备课形式,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及时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鲜活素材,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图片来源:人民公开课、文华在线 文案来源:邱雨诗 朱芳菡

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南开大学——湖南省)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备课会(第二期)举行

2022/06/21
为深化对思政课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培育学生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6月16日,由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重庆开放大学承办的集体备课活动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备课会(第二期)成功举行。本次集体备课会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由人民公开课和文华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本次集体备课会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如何开、如何上、如何讲”这一主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健教授和吕佳翼副教授分别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战略安排、根本动力、本质要求”为题进行了说课,向全国思政课同行们介绍南开经验,交流南开方案。 张老师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三个时代课题,其中第三个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这一讲的内容正是指向这一时代课题,具有重要意义。张老师认为,这一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全面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张老师特别强调,第一部分是这一讲的重点、难点,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好、讲活、讲透具有一定难度。为此,他向与会老师分享了他的设计思路。他认为要“旗帜鲜明讲政治”,首先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理论依据,再用历史、现实和法理依据进一步证明,最后要落脚到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张老师提醒道,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要求,随时更新授课内容,做到常讲常新、常新常讲,不断提升授课说服力,让学生既解惑又解渴。张老师指出,还应将理论联系具体实践,既讲道理也摆事实,善于运用同心抗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典型事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使得思政课有魅力、有张力、有活力。 吕老师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战略安排、根本动力、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专题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具有战略性意义。吕老师认为,这一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从现代化进程看新时代战略安排和中国梦”、“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他向与会老师说明了教学结构的设计思路及其合理性,他认为三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一致性,现代化是贯穿于这一讲始终的线索,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在授课内容方面,吕老师从教学层次、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授课时长等方面,同与会教师分享了他在授课过程的心得体会。吕老师指出,这一讲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备课时既要深入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重大理论创新,又要不断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成才需要,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创新课程形式、优化教学环节,打造学生喜欢的思政“金课”,切实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譬如“中国梦”、“两步走战略”等内容,学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已经有所了解,因而讲授重点应放在“中国梦”与现代化关系上。又如在讲解“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这一小节时,可以结合“苏联亡党亡国30年祭”视频设置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在纵横比较中筑牢信仰信念信心之基,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重合部分如何处理”、“如何回应学生在课程中对社会现实的关切”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气氛活跃。针对这些问题,张健老师和吕佳翼老师同与会教师深度交流,充分交换意见,共同推动课程讲好、讲深、讲实。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开展,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和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搭建了平台,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办好高校思政课贡献南开力量。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让高校思政课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图片来源:人民公开课、文华在线 文案来源:郭盼盼 鞠新瑞

“创厚德课堂 育时代新人”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公益直播 首讲成功举办

2022/06/18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示学校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由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人民公开课共同推出“创厚德课堂育时代新人”课程思政公益直播活动。6月15日,合肥工业大学校党委书记余其俊开讲第一课。 余其俊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工业报国初心”为题,从课程思政理念上介绍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学校初心使命。在回顾百年建党史基础上,余其俊指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之魂,内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质是以明确的奋斗目标指引行动,从而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终具有无尚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 余其俊从追寻初心、践行使命两个层面介绍了学校建校近80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追寻工业报国初心,在担当使命中践行工业报国使命的办学历程。 在追寻初心层面,余其俊回顾了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以来追寻初心之路,介绍了该校是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确定明确的办学目标和清晰的价值追求,带领全校师生从自发到自觉,从懵懂到清醒地追寻并践行工业报国的赤诚初心,进而在不同时代回应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要求,并以工业救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的实践行动滋养和推进工业报国初心和精神追寻。 在践行使命层面,余其俊指出,工业报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初心使命。学校按照“国家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做什么发明”的思路,坚定不移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优化学科专业、矢志技术革新,锐意科研攻关,谱写了在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中践行工业报国初心的时代故事。 余其俊鼓励全校广大青年学子,要到新时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要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工业报国的生力军;要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创厚德课堂 育时代新人”课程思政公益直播活动共分7场进行,将分别从学校党委书记谈思政理念、党委组织部部长谈思政机制、本科生院院长谈思政体系、教学名师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学院院长谈科教融合推动课程思政、学院党委书记及党支部书记谈思政及示范课程负责人谈思政等角度介绍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各项举措。人民公开课、学校微博同步进行了直播,校内外近1.4万名师生参加了直播活动。 第二讲将在6月20日,周一晚七时直播,由合肥工业大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蒋传东主讲《党委组织部部长谈思政机制:“党建+课程思政”双线融合聚力铸魂育人》,敬请收看!

“高职课程思政如何高质量建设、申报与实践”主题直播讲座成功举行

2022/06/13
6月12日上午,依托人民公开课平台,文华在线特邀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勤香教授,以“高职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申报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直播讲座活动。 王勤香教授是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中原名师;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水力分析与计算》负责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力学》课程负责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水力分析与计算》课程负责人。 在本次讲座中,王教授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思政元素的设计与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评价、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与教师疑惑、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关键、课程思政申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交流指导。 王教授分析了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表面化”“硬融入”及思政元素同质化、雷同性等问题,认为思政元素内生性、高阶性及融入的适合、适时、适度性有待提升。 王教授指出,“三教”改革与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要解决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就要深化“三教”改革,赋能教师“主力军”、夯实课程“主战场”、拓宽课堂“主渠道”,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并以负责的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水力分析与计算》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方法与路径。 在课程思政申报方面,王勤香教授通过举例仔细剖析了申报书填写注意的问题,以及申报书中每项的内涵及填写要求。讲座还以《水力分析与计算》课程为例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与成效。 最后,王教授表示,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们不负使命,不断改进完善,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任务、教书育人的责任。 参与讲座的教师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收获颇多,为下一步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指明了方向。活动在如火如荼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

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 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备课会活动 (第一期)成功举行

2022/06/09
为深入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的校际合作,整合优势资源,交流优秀经验,6月8日,由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重庆开放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备课会活动(第一期)成功举行。 本次集体备课会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如何开、如何上、如何讲”这一主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副主任蓝海副教授和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庆龙老师分别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为题进行了说课,同与会教师展开深度交流,向全国思政课同行分享南开经验。集体备课会气氛活泼而热烈。 蓝老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讲在各版教材中都是第一讲,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下功夫讲好。他指出,讲好这一讲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授课结构的设计上,蓝老师指出,这一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他还向与会教师具体说明了授课结构的设计思路及其合理性。在具体授课内容方面,蓝老师从内容安排、案例选取、论证逻辑、学生疑问、授课时长等角度,全景式、全方位、细致化地向与会老师介绍了他在讲授这一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蓝老师强调,教师授课前要做足功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疑问点,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在讲解这一讲内容时,还可以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拉近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共鸣。蓝老师指出,这一讲内容有大量生动的案例可以使用,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选取古今中外的各种案例,将理论内容与生动案例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微笑率、点头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孟老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展现了当代中国发展新的时代面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价值。孟老师认为,要实现这一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必须在两个方面着力:第一,要讲清楚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第二,要讲清楚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在授课结构的设计上,这一讲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正确认识历史方位问题”、“新的历史方位的提出”、“新的历史方位的依据”、“新的历史方位的丰富内涵”、“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意义”。在授课内容方面,孟老师通过引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讲解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在讲授这一讲中的思考与体会。孟老师对这一讲授课中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提示。例如,他强调,在讲解“正确认识历史方位”的时候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大时代”与“小时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关系。又如,在讲解“新的历史方位的丰富内涵”时,一定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依据,始终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规律和方法。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持续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思政课,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 据悉,近期将继续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三期集体备课会,以六个专题的形式进行说课,与全国思政课教师同行展开深度对话和沟通,向大家分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的南开经验、南开方案、南开做法,为各高校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贡献南开智慧和南开力量。 本次集体备课会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由人民公开课和文华在线提供技术支持,共计900余次观看。 图片来源:人民公开课、文华在线 文案来源:鞠新瑞、朱芳菡

山西大学《哲学概论》课程在人民公开课上线

2022/06/01
2021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21〕7号),包括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山西大学《哲学概论》课程获批。 《哲学概论》是山西大学哲学专业和历史、初民实验班等文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针对全校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通识课程。课程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山西省精品共享课程。课程可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载体,为课程思政育人提供借鉴。课程教学团队是教育部课程思政和山西省双一流大学教学团队。 本课程着眼以哲学的“历史传统”、“创新主题”以及“应用可能”等三个方面内容的有效结合,用哲学中所呈现的时代精神精华培养学生的正确认识,以哲学的方法和观念创新引导、激发训练学生的理论兴趣和理性思维。不但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哲学的一般概念、主要观点、学说和相关问题、哲学的方法等基本的哲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考,从哲学层面上领会“知、行、信、情、意”标准,坚持“真、善、美、圣”追求,明辨是非,获得正确的观念和判断,有效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课程特别注重发挥哲学学科的思政关切优势,结合案例,融入理论分析,注重理论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使学生通过思考实践,获得理解、启示,提升思想境界。 本课程主讲老师为山西大学王航赞教授,王航赞教授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山西省“双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山西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哲学知识和素养的理论教学。在他十余年的哲学专业教学以及作为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结合以哲学问题和哲学发展方式的研究,坚持给学生传授事实性、理论性、审美性、道德性的知识内容和思辨方法,所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明显。“哲学概论”课先后被评选为“省级精品共享课程”,“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各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

关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的通知

2022/05/30

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南开大学—湖南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系列备课会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2022/05/27
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校际联合的师资优势,强化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将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出实效,把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融入培养时代新人的全过程,5月26日,由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南开大学-湖南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开放大学承办的集体备课活动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列备课会启动仪式在线举行。 本次集体备课邀请了南开大学、重庆开放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等院校的老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如何开、如何上、如何讲”进行了经验交流。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生升教授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副主任蓝海分阶段主持了活动。 活动第一阶段,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重庆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佳分别致辞。 刘凤义首先带领大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他指出,思政课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习好、领悟好、讲授好并在思政课的讲授中贯彻好。 他将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建设经验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率先开设选修课;第二、率先开设必修课;第三,慕课建设;第四、发挥课程带动作用。 他表示,全国马院是一家,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真正打造成金课,需要全体马院人贡献智慧,希望兄弟院校能够传经送宝,共同协力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致辞 李佳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他说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当今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理论产物,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意义重大。他表示,此次备课会定能通过云端进一步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推动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取得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双重效果。 重庆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佳致辞 活动第二阶段为经验分享。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鄢奋从课程设计、主要做法、需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模块围绕着福建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实践历程作了发言。 他特别强调了三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教学反思;第二,尽量避免与以往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第三,关注热点,注重实际,鼓励学生参与。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鄢奋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昊驹结合着华科“习思想”课程建设的实践历程,讲述此课程的总体建设历程及状况,并提出课程建设存在的三个难题:第一,整体性:专题的凝练;第二,重复性:与“概论”课的关系;第三,挑战性:对授课老师的要求高。这些难题引起了与会思政课老师的共鸣。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昊驹发言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志强结合学院基本情况作了关于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几点体会: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首善标准开好课程;第二,强化党的统领,构建课程运行体制机制;第三,遵循教学规律,保障课程教学规范运行;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升课程“三性一力”。 他表示,北京联合大学马院已探索将“北京教育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将北京元素、红色元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打造本地化、本校化、实践化的具有北京特色的思政课。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志强发言 南开大学马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副主任蓝海从五个方面作了发言:第一,及时准确把握和贯彻中央、教育部、天津市的要求;第二,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举全校之力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第三,开门办马院,倾力支持本课程的开设和建设;第四,根据实际,落实“南开版本”的教学大纲;第五,“三本”之融合。 他结合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教材版本应本本时新;第二,与时俱进,不断用发展着的新思想阐释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第三,讲授课程中,面要覆盖、线要清晰、点要透彻;第四,和相关课程做好协调配合;第五,合理安排考核结构。 南开大学马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副主任蓝海发言 活动第三阶段为交流研讨。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祖辉介绍了广东医科大学及马院的基本情况,强调要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四问四度”。“四问”即“讲透“三信”道理了吗?”、“讲好“四史”故事了吗?”、“讲深“四问”本真了吗?”、“讲出“金课”味道了吗?”。“四度”即“纯度:秉承至真至纯的红色基因”、“广度:拥有至高至远的博大胸怀”、“厚度:扎根中华大地的学术情怀”、“温度: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振从教学目的、教学设计等方面介绍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做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樊慧贤从课程基本情况、三级备课制度落实情况、每周教学反馈情况、备课思路四个方面介绍了此课程的课程建设、教学工作以及宝贵经验。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平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讲述了三点学习感悟:第一,加强师德修养;第二,加强理论修养;第三,加强综合修养。 活动第四阶段为会议总结。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生升表示,今天的备课会对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进一步提升的现实路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据悉,按照集体备课会系列活动安排,近期将持续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八次集体备课会,期待兄弟高校同仁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益的良治之道,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本次线上举行的集体备课活动由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开放大学共同承办,人民公开课和文华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来源:人民公开课、文华在线 文案来源:邱雨诗 朱芳菡

辽宁中医药大学:创办思政课论坛,以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活力

2022/05/25
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只有不断创新课堂形式、课程载体,不断融入鲜活的素材,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有活力。伟大的抗疫实践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沉浸式“大思政课”,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创办思政课·青年说论坛,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讲好身边的抗“疫”故事,为青年学生呈现了一堂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发“共鸣”、品起来增加“回味”的精品课。本期思政课·青年说以《战“疫”中的青年》为论坛话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明月老师担任论坛主持人,论坛聚焦战“疫”中的当代青年,以“责任”“担当”为对话主题,向同学们展示了辽宁援沪医疗队医护人员在上海宝山区方舱医院的真实记录短片,思政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引导学生在抗击疫情的沉浸式“大思政课”中感受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情景体验中获得情感升华。论坛面对面环节,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交流体会。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高天奕同学说:“援护医疗队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抗疫精神,《白衣逆行 真心英雄》短片中的医护人员有我的老师,我的学长,英雄就在身边,我深深感受到医生职业的崇高和伟大,感受到中医抗疫的神奇疗效,更坚定了学好专业服务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学好中医就是在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青年中医人我们必须要担负起新时代中医人的使命,为中医药事业的薪火相传贡献自己的力量。”高天奕同学还朗读了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面的一段话与青年共勉。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刘宏博同学说:“短片《深情家书》把我看哭了,我的妈妈就是一名护士,妈妈在2020年赴青海参加抗“疫”,作为儿子,担心和顾虑一直萦绕在心。我曾问妈妈有人愿意去前线你就不用去了。妈妈回答:妈是护士,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怎能在家呆着。正如《深情家书》中妻子对丈夫所说:疫情当前,你的每一次逆行都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今天,我选择了护理专业,也要把母亲这份救死扶伤的情怀传承下来,自己来接任这份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责。” 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的杨灿同学说:“看到《青春同在“疫”起担当》短片,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勇毅前行的力量,就是心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这也是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倾情奉献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在党和国家需要时“冲得出来,顶得上去。我也做过抗疫志愿者,曾深刻体会过穿上防护服后的闷热感,八年学医的历程很辛苦,但一想到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更有信心了。作为新时代的中医学子,我们要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学习好专业知识,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杨灿同学还诵读了医学生的誓言《大医精诚》。本期思政课·青年说论坛用身边鲜活的战“疫”事迹感动青年、用榜样的力量鼓舞青年,用伟大的精神激励青年,用高尚的大爱引导青年,打造了一场有活力、有温度、有成效的伟大抗疫精神“大思政课”。辽宁中医药大学创办思政课·青年说学生论坛,收效显著,反响热烈。作为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思政课学生论坛紧紧围绕思政课内容设置论坛话题,让学生广泛参与话题讨论,让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课真正贴近青年,倾听青年心声,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第五届全国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成功举办

2022/05/22
2022年5月20日,由辽宁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如期举办。受疫情影响,本次论坛通过在线会议形式进行。本次论坛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医药重要论述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动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22所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研究生同学们1100余人参加论坛。本届论坛主题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开幕式上,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石岩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云端参会表示诚挚的欢迎,指出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是行业内的盛事,有力推动了全国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开拓了思路,凝聚了智慧。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传承的新时代,辽宁中医药大学愿与各兄弟院校一道,互相借鉴,深度合作,形成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希望与会各位专家学者们通过本次论坛,共享建设成果、共谋美好明天,为中医药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汇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共同推动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事业贡献力量。 辽宁省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胡承波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了辽宁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情况及具体举措,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程建设、大中小一体化教育工作等给予肯定,希望以此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融合思路和举措,让思想政治教育开出“中医特色方”,不断增强育人效果。 本届论坛邀请了“时代楷模”、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长江学者、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作专家主旨报告,三位专家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角度做了精彩学术报告。专家主旨报告会由《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杂志社主编李金齐主持。 本届论坛院长交流环节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宗明主持,来自全国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2位院长围绕新时代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等进行交流研讨,分享建设成果和特色改革举措。 本届论坛设置了两项特色分论坛,青年先锋论坛环节,来自全国中医药院校的14位青年教师分别作交流发言,《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杂志社执行主编罗佳作了精彩点评。研究生创新论坛环节,16名研究生同学做了交流发言,《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杂志社王慎编辑作了精彩点评。本次论坛研究生创新论坛征文活动,共收到84篇研究生论文,经专家组评定,评选出一等奖16人,二等奖32人,三等奖36人。 闭幕式上,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宗明做大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届论坛虽然是线上举行,但内容丰富,质量高、收获大,精彩纷呈,彰显出全国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特别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创新的举措,值得相互学习。本届论坛设置的青年先锋论坛和研究生创新论坛也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全国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自2018年举办以来,在推动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行业内专家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届论坛的举办都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最新成果,也是青年学者、研究生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

湖北文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网站正式上线

2022/05/18
近日,由北京文华在线联合湖北文理学院成立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专题网站正式上线。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专题网站是湖北文理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作用,进一步推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发掘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人文素养和责任意识,有效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重要举措。 专题网站在配合学校“双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收集和展示近几年来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对其从时间轴角度,分享政策文件、影像资料、授课“金句”、“十分钟说课”等材料进行碎片化分析,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为申报省级、国家级课程思政项目做准备。

寓教于道 润物无声: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

2022/05/14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功效与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统一部署安排,5月12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邀请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课程思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红霞做“课程思政:我们这样设计”线上经验分享研讨会。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马茂祥院长主持,教务处处长张宗斌、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其和、校教学督导组史洁教授、留学生教育系主任常庆丰、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郑翠、语言文化教研室主任刘艳平、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盛蕾、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全体专任教师和人民网公开课老师等参加了研讨会。 马茂祥院长介绍了本次组织研讨会的背景和本次会议的主题以及学院课程思政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张宗斌处长和各位同仁的出席,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张宗斌处长肯定了近年来国际教育学院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教学竞赛等工作中引领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预祝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李红霞副院长围绕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展开讲座。李院长全面深入地解读了教育部、山东省课程思政的相关政策及变化,强调课程思政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进行建设,深入理解怎样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详细阐述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怎样培养学生等系列问题。李院长结合齐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践的具体政策与自身所教授的山东省一流课程《现代汉语》的课程思政建设,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专业知识等思政元素的实施,深入的、细节化的分享了如何春风化雨、熔盐入水的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中。李院长强调,要将教师育己和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生活、社会发展、人民需求、学生需要等方面挖掘思政教育资源。 在交流研讨环节,语言文化教研室、省一流课程《语言学概论》负责人刘颖博士从课程简介与课程思政改革的初步尝试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刘老师指出了该课程目前存在理论性较强、人文性较弱、重专业轻人文、职业观塑造等客观不足,但同时也是深度挖掘思政育人元素的重要途径。郑翠主任代表学院教师,表达了对李院长的感谢,从讲座与交流中收获良多,切实体会到李院长认真的态度、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的严谨性,以身示范,本身就是课程思政的榜样,让大家深受感动。 学校教学督导史洁教授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从整体的专业构思上分析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和实践路径。史洁教授针对国际教育学院中国学生群体与外国留学生群体的培养,结合《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文学科教学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案例,从明确理念、构建体系与融入教学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学院专业特点与思政育人的特点,明确了基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学院着力于“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确立培养“品位高雅、品德高尚、品质优美”的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强、中国交流与传播能力的三品人才。 最后,马院长高度评价了齐鲁工业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成效,提出课程思政工作要从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做起,结合我院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的、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我院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的体系,要努力营造“教师人人讲思政,课程门门有思政”的氛围,推进国际教育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提高人才质量培养水平,推动学院稳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