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刘丽敏的思政混合教改实践 实现四个“乾坤大挪移”

刘丽敏的思政混合教改实践 实现四个“乾坤大挪移”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08日

       6月5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丽敏教授做客由人民公开课、人民数字马院联合推出的“课研会”,分享了她对于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刘丽敏谈到,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需要从“教与学”“师生关系”“教与育”“管与理”四个方面实现“乾坤大挪移”。

       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是做好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丽敏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把学生放在首位、为教学尽心尽力的思政课教师。

       刘丽敏200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毕业后,来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如愿成为了一名大学思政课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她把大量时间放在教学上,并主动分享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给学生,课后带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在刘老师的办公室经常会看到学生的实践报告、小组作业、创意作品等,刘老师对这些作品很珍惜,她每次向大家介绍的时候都会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做出来的,他们是很有自己想法的,我们要多去了解,多和他们交流。”

       经过15年的锤炼,刘丽敏老师已经从思政课教学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长为深受学生喜爱、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她认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不只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也应该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刘老师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片入选教育部“精彩一课”、编写的教案入选教育部“精彩教案”,《劳动午报》评价她的课:“燃”“深”“美”“飒”,时尚有内涵。

       二、使思政课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 混合式教改势在必行

       刘丽敏在“课研会”上谈到,思政课本身具备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等特点。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一方面,我们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讲好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使思政课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使思政课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改革,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课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也决定着一代人的成长,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必须提高中国的国民素质,向课堂要质量。传统课堂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政课的课堂革命就是要针对传统课堂的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场地等局限性进行改革,通过课堂革命把短板补齐,实现人才强国梦。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何实现四个“乾坤大挪移”

       刘丽敏老师谈到,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桥梁,把民族文化、国家命运与学生个人成长联系起来,重视课堂生活的质量、生活元素的切入,让课堂更全面、深刻、立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需要从“教与学”“师生关系”“教与育”“管与理”四个方面实现“乾坤大挪移”。


       1.教与学的乾坤大挪移

       教师满堂灌的教学之所以饱受诟病,就是因为违背了教为学服务的基本常识,甚至走向了这个常识的反面。所以,要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

       2.师生关系乾坤大挪移

       “互联网+”时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传统角色受到极大挑战,新时期,亟需建立起基于师生地位平等的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与育的乾坤大挪移

       一些学校里教导多、教训多、训练多,唯独教育少。思政课教学如果不注意方法,就会 “教”得多,“育”得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需要“多育少教”。

       4.管与理的乾坤大挪移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与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教育关系的改变相匹配,管理关系也必须调整,从管控型关系向民主型、共创型关系转型,从“管理”走向“理管”。

       四、混合式课程如何设计实施——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思政课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性,不是随意简单的知识切割,或者说简单的一种工作分工。

       1.线上自主学习模块

       由于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具有差异性,课前刘老师会安排“学前自测”环节,根据测试的结果形成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菜单,学生根据菜单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前测试做到了精准施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侧改革”。


       关于线上自主学习的内容,北科大马院“纲要”课教研组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覆盖14个教学单元,包括224个微格教学视频,58个知识点的学习测试(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测试含有20个单项选择题+10个多项选择题+2-3个主观题),14个教学PPT及课后拓展阅读文献包,10个线上讨论主题等。

       2. 线下互动教学模块


       刘老师在线下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围绕教学大纲进行集中讲授。覆盖本课程14个教学单元的28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不同于传统教学之处在于,刘老师基于讲授的主题,采取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课堂运用人民数字马院-优学院APP,通过点名、投票、提问、打分、讨论等互动功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上,在线投屏可以让学生看见互动的过程和结果。最后,每位同学需要选择一个老师发布的主题进行研究,形成视频、音频、话剧、PPT等形式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展示,并撰写5000~8000字的研究报告,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老师会帮助每位学生选题、分析、列提纲、查阅文献,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融合网络式、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程的亲和力。

       3. 实践学习和展示模块

       经过多年积累,北科大马院已经形成了拍摄微电影、编演历史话剧、组织辩论赛、主题演讲等实践模式,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教育部微电影大赛,曾两届获得二等奖。此外,北京科技大学还充分利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把VR实践教学纳入数字马院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拍摄制作VR资源。


       刘老师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参观历史遗迹,使学生更了解历史,增强历史感悟。疫情期间刘丽敏老师为同学们设计了“云实践”环节,为每个课堂小组布置题目,让学生去学习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录制视频,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未来北科大马院将继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之路,加强线上资源的更新数量和质量,注重高质量助教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多渠道实践教学,继续数字马院项目的推进。


刘丽敏教授精彩课程已经在人民公开课上线,点击图片查看完整课程

       疫情期间,北科大马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的老师们采取线上授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此前已经过几个学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此纯线上授课很顺利的开展起来,老师和同学们完全没有感到不适应,点击内外兼修 北科大“纲要”课云端战“疫”进行时,看北科大在疫情期间如何开展线上教学。